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发展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急需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

所属分类:时事聚焦    发布时间: 2021-11-04    作者:admin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生活性服务业是美好生活的.直接载体,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支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出了明确的系统性要求,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指引性文件。

扩大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

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急需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的必然组成部分,聚焦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扩大覆盖全生命期的各类服务供给。

从国家的重大部署和行业的实际发展看,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正在发展成为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国家要求持续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与智慧社区、养老托育等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养老、家政等服务标准,健全生活性服务业认证认可制度,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诚信化职业化发展。这就必然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经历更加专业的学习训练过程,具备更加专业的能力。

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是一个交付性非常强的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的是,生活性服务业需要从业者向消费者提供面对面的专业服务,这就要求从业者不仅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有对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理解和情绪心理的把握能力,更要有清晰沟通和温暖交付的能力。

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是一个数字化发展日益增强的行业。国家鼓励商贸流通业态与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满足消费需求。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从服务产品设计到服务交付的全过程,要求从业者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以及使用数字设备工具交付服务的能力。

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更加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支撑。

《意见》明确,加快构建行业性标杆化服务标准。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行业组织为依托,在养老、育幼、家政、物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推出一批标杆化服务标准。创建生活性服务业品牌。

这些标准和品牌构成了生活性服务业的专业内涵,也就必然要求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支撑。因此,国家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联合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训,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特别是考虑到存量从业人员规模大、任务重、能力弱、流动快的总体特点,加快养老、育幼、家政等相关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从更加长远的发展需求看,国家要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意见》要求,到2025年,力争全国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2020年增加10万人。要深化职普融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为服务业从业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教育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更具交付能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生活性服务业不仅需要专业理论基础与能力培养,更需要时刻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断提升交付能力。因此,开展更具回应性和适应性特征的职业技能培训极为必要。在培训内容上,基于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交付要求,强化生活性服务技能培训要着力聚焦熟练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数字工具使用能力和温暖交付能力。

在培训方式上,构建以公共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的多元培训载体,特别是要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尤其是在人口大省、大市、大县打造一批高质量劳动力培训基地,支持开展订单式、套餐制培训。

在培训资金方面,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创新使用方式,畅通培训补贴直达企业和培训者渠道,推进落实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众培训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落实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加快培训速度,加大培训力度,逐年提高生活性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不断提高存量与增量从业人员生活性服务技能水平。

畅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畅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强化更加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撑。

传统生活性服务业的低学历、低准入门槛、低职业化特点导致从业者高流动性、高流失率、从业时间短的从业特征,中介、家装、家政、搬家、维修等生活性服务企业员工招聘难,难以吸引高质量劳动力加入,成为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发展的瓶颈。而就业市场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齐头并进,标准雇佣与灵活用工并行发展,就业形态从组织型转向自主型、从集中型转向分布型、从单一型转向多元型。

在此背景下,推动养老、育幼、家政、体育健身企业员工制转型,提供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更加稳定的就业保障,增加从业人员自主性选择空间,增加更加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增加职业发展的确定性预期,是强化更可持续人力资源支撑的根本之道。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要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生活性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都是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做好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工作年限与技能人才支持政策和积分落户政策的衔接。要关心关爱从业人员,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劳动者和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用工指导等服务。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特别是加快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要优化表彰奖励制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氛围,增强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的从业吸引力。

(——文章转自光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陕西锅炉降噪的小编删除)